浸泡在远古茶俗里的村庄

发布时间:2017-09-06

  在宁洱县勐先乡,有一个依山而建的小山寨,山寨里居住着74户哈尼人家,这个美丽宁静的小村庄叫蚌扎。

243  这是一个灵息浮动的古老村庄,在这个静谧的寨子里,神灵的气息无所不在。绵延无际的群山中,有水自天上来,自神灵栖息的“竜林”中来,蚌扎寨子于是傍山而生,自此葱茏。人在不觉间,对自然与神灵的虔诚也勃发得一片郁郁葱葱。

  和所有哈尼人一样,在久远的年代里,蚌扎人的祖先随着自己的部族,从遥远的青藏高原到澜沧江、红河流域;从大草原上的游牧生活到北回归线上的稻作民族。他们战胜数不清的艰难险阻,不屈不挠地完成了苍茫大地上的跨越和生产生活方式上的嬗变。

  经过筚路蓝缕、前仆后继的若干年之后,蚌扎人的先祖们扶老携幼来到了勐先。他们看到这里水土丰美,森林繁茂,心中涌起了无限的热爱,他们坚信这 里就是最适宜自己族群居住的环境,是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

  于是,遵循“吃肉在山头,种田在山下,生娃娃在山腰”的祖训,祖先将寨子建立在一个开阔、向阳的半山地带。寨基地的四周有山包,这是寨子的扶手,寨头 的山包上有茂密的树林,这是寨子的保护神——竜林。而寨脚的山包则是寨子的“歇脚”。

  在众多的神灵中,蚌扎人最为尊崇的就是被他们称之为茶树阿布(阿爷)的茶神。这个伴茶而生的民族,对给他们带来健康和财富的茶树阿布充满了虔诚的感恩。

  传说在遥远的年代里,先祖们在蚌扎安营扎寨,垦山为田,繁衍生息,过上了安宁的生活。然而,正当他们在为幸福美好的生活辛勤劳作的时候,一场疫病袭卷了这个村庄。这场灾难的降临对于一个尚在休养生息中的族群来说是残酷和致命的,所有人都无一幸免地染上了疫病。眼看着死神正无情地向一个个宝贵的生命伸出魔爪,眼看着肥沃的梯田被萋萋荒草所覆盖,眼看着新建的家园已经奄奄一息,祖先中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痛彻心扉。为了挽救族人,他拖着带病的身子,终日在板山的大林莽里艰难地穿行。他发誓要 找到传说中的灵芝仙草去拯救灾难中的族胞。

  这天一大早,那位族中长者便在密林中踉踉跄跄地行进着,三天三夜的寻找,他依旧一无所获。病痛、饥渴、劳累让他再也无法 迈开双脚了,最后,他终于晕倒在地。

  不知过了多久,长者醒了过来,只觉得饥肠辘辘,口渴难耐,他顺手在身边抓了一把树叶塞进嘴里咀嚼着,鲜嫩的叶芽,带着苦涩之后的甘甜在长者的唇齿间回味开来,树叶的汁水清凉地滋润着干裂的心田,他顿时觉得全身轻松了许多。长者急忙又抓了一把鲜嫩的叶芽塞进嘴里,不一会儿,他就感到神清气爽,全身充满了力 量。再抓了第三把细细品尝,不知不觉间,长者便进入了梦乡。

  睡梦中,一位缠着绿色包头、身着绿色衣裤、须发皆绿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只见他浑身上下散发着仙灵之气,一缕缕奇香萦绕在他的身边,绿衣老人开口说话,山 林间就飞来了吉祥的白鹇鸟:“勤劳善良又可怜的人啊,我给你送来了鲜嫩的茶 叶,给你送来了茶 树的种子,你快 快将它们带回 去吧,茶叶煮水救众人,茶籽播种在山坡上,从此你们将无病无灾!”老人的话音刚落,无数只美丽的白鹇鸟就展翅飞到了老人身后的大树上,用灵巧的嘴,为长者采下无数的茶籽。

  长者醒来之时,绿衣老人已经不见了踪影,满山的白鹇鸟也随他而去,眼前只留下满目新芽、一地茶籽。

  回想着刚刚经历的一幕幕,长者不敢有丝毫怠慢,他采下枝头茶芽,拾起满地的茶籽速速赶回寨子里。

  依照绿衣老人的吩咐,长者找来大锅,埋锅熬茶,招呼所有人都来饮用,那腾腾的热气氤氲着沁人心脾的茶香,氤氲着挥之不去的神圣,飘散在寨子的每一个角落。不用几天,所有人的病都奇迹 般地好了。长者谨记着绿衣老人的嘱咐,率领全寨人,开垦茶园,播种茶籽,直到今天,山上还可见到先祖们种下的茶。

  蚌扎人的祖先们坚信,是茶树阿布将他们从灾难中拯救出来,从此,健康渗透在哈尼的骨子里,感恩铭刻在哈尼的心坎上。他们用千百年来口耳相传的自然崇拜礼仪及虔诚的吟唱,传承着自己神圣而独特的习俗,表达着世世代代说不完道不尽的感恩。

  时值初春,宁静祥和的蚌扎寨子洋溢着一种古朴的自然美。茂密葱茏的寨神林下,70多户土墙青瓦的农舍紧密相连,袅袅的炊烟 在房顶上轻盈地飘荡。岁月就这样从这片土地上静静地走过,并没有给这个小小的村庄带来太多的侵蚀,这里的人们一直恪守祖训,守望着祖先钟情的这一方净土,守望着仿佛还摸得到祖辈们温热脉息的茶园。

244  当茶园里的春茶又发出了鲜嫩的新芽时,一场接一场的传统 祭祀也接连不断地上演了。对于蚌扎人来说,一年中最为频繁也 最为重要的礼俗就是祭茶,而整个祭茶的礼俗都是由集体参与完成的。主持祭祀的是寨中专司祭礼的“摩批”(巫师),他是哈尼族 中专门与神鬼通灵的人。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初五的每天早上,农历 六月二十三的下午,二十七日的早上,以及腊月三十的下午,“摩批”会委派几名妇女上山采茶,然后将采得的茶叶统一交给“摩 批”。在寨里开阔的场地上,“摩批”率众人祈愿祷告,并以歌舞 愉悦茶神之后再将茶叶分给大家,以保一年的吉祥安康。

  临近春节的时候,我随宁洱县宣传部副部长张树彦女士一起来 到蚌扎,并在村里邂逅了一场祭祀。

  一条蜿蜒的上坡路将我们引进寨子,错落有致的农舍,散发着稻草香味的草垛,码放得整整齐齐的柴堆,还有在某个角落惬意地 咀嚼着草料的老牛,都让这个村庄充满了朴拙的魅力。

  寨头的第一家,是间土木结构的老屋,据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们进到院里的时候,看见一个面容端庄的妇女正坐在堂屋门前心无旁骛地绣花。我们的贸然进入,并没有让她手足无措,她笑脸盈盈地放下了手中的绣活,热情给我们让座、倒茶。

  与她闲聊时,我们得知,她有一个女儿在北京卖茶。说到女儿,这位妇女话多了起来,她还找出女儿从北京寄来的照片给我们看,听着我们夸她的女儿漂亮,这位妇女高兴地笑了。

  我们从百年老屋里出门后便在寨子里游走,一位皱褶里堆满笑 意的奶奶招呼我们到她家喝茶,看着她一脸的真诚,我们愉快地坐到了她家的火塘边。

  奶奶的孙媳妇和曾孙女要为我们煮上一罐传统烤茶。孙媳妇将小铁锅置于火塘之上,抓几把刚刚采摘下来的鲜茶叶放入锅中不停地翻炒,不一会儿,屋里就散 发着茶叶的清香。在炒茶的过程 中,曾孙女不时会用吹火筒轻吹火塘以助火势,孙媳妇手法娴熟,不一会儿茶就炒好了,孙媳妇将它装入煨茶的罐中,加水煮茶。待茶水煮沸之后,曾孙女将散发着独特清香的茶水倒入杯中,一一端到我们面前。这满是自然气息的茶,让我们赞不绝口,老奶奶听了,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正当我们陶醉在哈尼烤茶的韵味之中时,一阵节奏鲜明的铓锣声从离我们不远的地方传来,孩子们飞快地朝着锣声跑去,我们也被那越来越欢快的锣声牵引着,寻到了寨中的一块有些坡度的开阔 地,原来,是“摩批”敲锣呼唤寨人,要大家赶快前往祭茶。

  听到祭茶的铓锣响起来,家家户户的木门吱吱呀呀地开启了,参加祭茶的大都是妇女,她们已经换上了传统的节日盛装。每个人 的手中拿着一只碗、一枝柏树叶,排好队等待着“摩批”的号令。

245  “摩批”手里捧着一碗米,嘴里念念有词,有点像吟诵歌谣似的,大意是春茶吐芽时节来到了,哈尼人要开始出门采茶,尊敬的茶神,我们今天祭献您。“摩批”的吟诵显得高深莫测,他赞美鲜 嫩的茶叶是绿色的金子,给哈尼带来了富庶;赞美高大的茶树是天 神派来的阿布(阿爷),养育了哈尼99代亲亲的子孙......

  用米祭献完毕,“摩批”将饱含了茶神福祉的祭米分给参与祭茶的每一个人,人们用手中的碗装着祭米,欢呼着将少许米粒撒向空中,意为所有的吉祥福分与天地万物共享。剩下的米粒,人们会将它吃下去,或是带回家。

  接下来,妇女们在“摩批”的率领下,且歌且舞,以此愉悦茶神。跳舞的有十几个人,舞蹈自然朴拙,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总是那么强烈地牵动着我的意绪,让我产生无尽的联想,让我 步入恍若隔世的境界。

  正如哈尼族很多传说和古歌里叙述的那样,哈尼族歌、舞、乐的产生完全是劳动和自然的启示,是师法自然的结果。此刻正在我眼前上演的祭茶舞,一曲一调,一招一式,都带着生命自由伸展的气息,散发着灵魂郁郁葱葱的芬芳。

  妇女们将种茶、采茶、做茶的各种动作融会贯通,自成舞蹈,再加上随口飞出的散发着茶香土韵的歌,绵延不绝滔滔滚滚地涌向你,直到将你的心层层叠叠地包裹起来,让你变得多情而又感性,继而,也就像这些伴茶而生的人一样,在心底深处,涌动着对自然、对茶树阿布无限的景仰与感恩。

  祭祀的礼仪在歌声中落下了帷幕,妇女们将一杯杯香茶敬献给大家,所有在场的人无一例外地分享到杯中神圣的甘霖。

  当我将手中那杯清亮得通透的茶汤一饮而尽之时,我仿佛感到世界在眼前变得一片澄澈,思想也随即变得轻盈无比,胸中灌满了浓浓的诗意,而灵感却犹如一叶轻舟,在绵延无际的山野间,在春意盎然的茶园里,在浸泡于远古茶俗里的村寨中轻盈地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