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掌房:在地上行不如在房顶走

发布时间:2017-09-06

260  如果你进入一个由土掌房群构成的哈尼族村庄,你一定要小心迷路。如果你不小心迷路了,那你干脆进到任何一户人家,请求从屋顶上通过。因为站得高,看得远,你就不会迷路了。

  所谓土掌房,即用夯土建成的房子。哈尼人的土掌房是“品”字型的两层土木结构,上方的“口”是房屋的主房,成三大间,上下两屋,楼下的左右两间是年长者和大人的卧室,中间一间是堂屋,堂屋正中靠墙处设有供桌,墙上钉有祖宗神灵的神龛。除此之外,堂屋的功能类似我们的客厅。下面的两个“口”是主房的左右两个厢房。主房与厢房连接处有一方形天窗,用来采光和排烟。一间厢房是厨房,另一间用来堆放柴火杂物。这种房屋的特点是结实,防潮,冬暖夏凉。

261        记得有朋友看了我们拍孟嘎寨子的照片时,居然把那些用红土建成的土掌房群看成了一座大型沙雕。

  孟嘎是哀牢山上的一个村子,属于墨江的那哈乡。土掌房群傍山斜铺,密密麻麻,屋顶相连成片。户间通道与其说是巷道,倒不如说更像地道,在其中穿梭和“地道战”一般。事实上,在哈尼人的寨子,从下面的小巷走不如在土掌房的顶上走,因为房屋与房屋之间只要通过一把独木梯就可以连接起来。所谓独木梯,只是一根长约2米,直径20多厘米的原木,把一面凿成梯状口,从这家的屋顶搭向另一家的屋顶,就成了。独木梯是把单间的土掌房串连成一个寨子的桥梁,这个桥梁属于寨子,而不是某一户人家。在墨江哈尼山寨,你都可以看见这种独木梯。

  几十年的风吹雨淋和不断承载,很多独木梯越来越细,梯面越来越小,但哈尼人依然在使用。就像哈尼山寨的老牛,再老,也要下田,直到它拉不动最轻的犁。据说孟嘎寨里最老的房屋已经传了10代人,有239年的历史,从来没有翻新过。

262      在孟嘎寨子见一个带孩子回家的妇女走独木梯的情景,怎么 也忘不掉。她背着很粗的一背柴,从村脚的屋顶向高处的家里走 去,一手把孩子抱起夹在腋下,一手扶着独木梯,很快地沿着独 木梯向上行走,脚步从容平稳,走得很快。她背着的柴至少有40公斤,孩子大概四五岁,而独木梯每道坎的平面,只有巴掌大小,只能容纳一只脚掌的三分之一。

263  除了负重和年龄大的人,在土掌房之间“高空”行走,一般用不着独木梯,只需要“跨越”就行了。我们看到一群顽皮的男孩子在高低错落的屋顶间飞快地跳跃,身轻如燕。

  孟嘎是傣语,可能最初来到这里的是傣族。傣族不喜欢山地生活,留下了地名就寻找沿水的坝区去了。哈尼人来此建起了自己的寨子,并构筑起色彩斑斓的山寨生活。

  孟嘎寨最强烈的色彩是就是由这群爱美的中年妇女来传递的。她们全身色彩是一组经典组合:黑、白、红。她们自己织染的衣、裤是很深的墨兰色。衬衣和包头上的银饰、胸前的银饰是一片亮晃晃的洁白。而包头上的流苏她们最喜爱用红色的毛线做。白宏妇女们的头饰非常讲究,除了镶着银泡、银币的包头和披到 肩膀的厚厚的一方黑色方巾,还有多种串珠,各色毛线制成的流苏,红的绿的黄的流苏从头垂至肩部,随着头的摆动轻轻摇曳,夺人眼目。如果你走近了仔细看这些制作精细的服装,你还会发现她们全身各处的绣花、饰物还不仅仅是你看到的几种颜色,红有几种红,白有几种白,黑也有几种黑。她们以用色的深浅不一而使各处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变化。

  这样一群女人走在寨子里,就是流动在孟嘎寨子的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简单的生活原来并不会减损对色彩的敏感,这不由你不赞叹。由于青年女子们都进城打工去了,大多数孩子也在外面上学,最后,是这群中年妇女给我们表演唱这里的传统儿歌“阿迷车”。 “阿迷车”本是十岁左右的孩子们唱的歌,是少女喜爱的一种游 戏性歌舞,其旋律是我们听到的最轻松愉快、充满欢乐的哈尼族 民歌。平时,每到月明风清的夜晚,少女们就相聚在寨子的广场上,手拉手地跳起这种既是游戏又是舞蹈的“阿迷车”。

  “小伙伴们拉起手,拉起手来围成圈,唱起来啊跳起来。四月的月亮最漂亮,田里的鸭子在嬉戏,树上老鹰在做窝,邻村婶婶摘谷穗,邻村婶婶选谷种......”

  一群中年妇女唱“阿迷车”的时候,也许那些儿时光阴被重新忆起,每个人脸上的表情与儿歌的轻快不是十分协调,让人怀疑那就是来自岁月的淡淡的感伤。

  如果要参观土掌房,你不必跑到孟嘎那么远的寨子。墨江县城附近的癸能大寨就可以满足你的好奇心。

  癸能大寨虽然大,但出入寨子的门只有两道。一道是朝南的大门,一道是朝西的后门。从前,寨子里的两道大门平时开着, 村民要赶马出山的从大门走出去,就上了大路,要吆牛下田的从西门走出去,外面就是梯田。要是寨子有土匪来犯,村民们就关 上两道门进行守寨防御。

  癸能大寨土掌房的密集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孟嘎村:通道狭 窄,房屋间距小,一家连着一家,一层连着一层,从屋顶可以走遍全寨。把房屋建得如此紧密,有人说这是为了男青年好串姑娘,哈尼老人立即否定了这种说法,说这是为了防御。从前土匪出没,发现敌情,大家户通知户,人通知人,全寨男女老少出动,用最快的速度把石头堆在屋顶,手握木棍,一有人靠近就推下石头,再有爬上墙来的,也在棍棒下滚了下去,不敢再来。

  我们在寨间小道上行走,往往迷路,而在房顶上走,却能把整个寨子尽收眼底。在寨子里住了三天,我们仍然还需要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