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行走在刀锋之间--版画家吕剑利

发布时间:2017-12-20

0

1

初雪


版画创作几十年如一日,不是坚持而是喜欢这门艺术,给我带来的是快乐与享受。无疑它有着极强的艺术魅力。行走在刀峰之间,刀刀相见万千变化,无法抑制情感的冲动,快乐的走过了五十载,不亦乐乎。我将继续上下求索,艺无止境。依照心靈的指针自由自在地去寻找那色彩斑斓的自然世界,去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无穷无尽的美感与快乐。用艺术家的亲身经历去提升艺术美的更高境界,是我永无止境的艺术追求。


吕剑利的人格理想

傅查新昌

      0


在当代版画艺术界,有不少充满智慧光芒的探索者,可惜国内版画研究尚处于潜流状态。就当代美术理论、艺术批评的整体而言,版画研究还缺乏系统的总结与灵性的表述。在这种尴尬的现实语境中,吕剑利的版画艺术探索,表现着生命历程的可视性人格理想,体现出愈来愈明显的学术价值。他为木版画付出的代价,必然焕发出重构现代性的艺术才气。他耐心而不辞辛苦地用犀利的版画语言之光,一丝不苟与大胆创新,试图找寻人类群族绵延成型的一种精神实相。


风蚀后的记忆

风蚀后的记忆

3

山野


无疑,也正是这种艺术理想导致吕剑利用古典式理性与严谨的文化元素,试图表征人生与世界的美好属性的潜能。其中最醒目的是,在吕剑利多版套色的制版过程中,已经显露了对历史的分期揭示出现代性的那种典型的执迷。尤其是在版画艺术被边缘、被规范、被利诱、被蔑视的境况中,吕剑利和版画的美学关系,趋于类似纯粹生理的本能,逐渐变得像一种命定的契约。如果艺术创作是生命中最神秘的诱惑,那么语言天赋越是卓异的艺术家,被困于艺术语言的贪婪和快乐的程度,就会越敏感地感到自己的天赋并不单纯。或者更确切地说,在吕剑利的社会认知中,不仅是他自己的生命本质,甚至于整个民族的本质与积习,都有赖于艺术良知来培育。因此,在各种判断的积累与传统中,吕剑利始终有一种欠债的艺术感觉,天赋之债是最难理喻的。也许语言的包容性融进了木版画创作过程,渗透于他这辈子的理想追求。同样,天赋之债的现代性,还包含着他对自身克服困境的许诺,他有义务去提示出一个时代的终结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头。


4

冰雪健儿

5
寂静的峡谷


在回忆的意义上,吕剑利曾向我披露说,从计划经济年代到开放时代的艺术探索过程中,木版画把已经接近的整体成熟,散播到他们这一代版画家的意识深处。然而,对内心情感的真实反映,同样有一种空前隐蔽的语言竞争,操纵着每个版画家的艺术抱负。显然,地域性版画艺术语言的成熟,不仅表现为吕剑利展示出难得的语言机遇,而且显示出一种汲取和整合语言的可能性。譬如,吕剑利的《喀纳斯盛夏》是一幅娇艳的套色木版画,分段式画面层次比较复杂,色界分布提示整体布局的装饰性程式,用色沉着而不华丽,富于音乐性质感。尤其是吕剑利的手工套色印制流程,通过刻版、套色、重叠、覆盖、叠印等先后次序,构成伸向低谷的变化多端的斜坡,由于恰当的远近透视处理,使画面具有深远的空间感和空气感。他对造型与色彩、色界与肌理、刀法与木味,以及多种定义的繁复与歧义,都是在感受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去提炼、概括和归纳,力求以简洁而又单纯的色彩,表现出丰富的文化意蕴和美学情趣,达到以简见繁的审美效果。


6

喀纳斯盛夏

7风蚀的岁月


在版画艺术语言历险上,可以理解为青年时代的吕剑利曾有过许多雄心,最初像他这一代版画家一样,喜欢从国家美学体系里汲取艺术的灵感。版画艺术同国家美学的紧密结合,是当代中国美术史中一个最奇特的集体无意识现象。或者更深刻地说,以前没有哪一代中国版画家,能像吕剑利这一代画家用如此完备的艺术素质,来汲取国家美学的世纪精华。国家美学标准对个人的魅惑力,常常转而表现为个人对参展与获奖的执著。从技术操作上说,吕剑利所使用的版画语言的精练性、纯粹性,装饰性和分析性,由于密集的意象元素,强化了绘画自身的富有表现力的风格。在《天山深处的牧羊人》中,吕剑利用地域性版画语言,梦幻般的色彩,描绘出辽阔的草原、沙漠、戈壁滩、山脉等新疆大自然的诗意、韵律和美感,从描绘中释放出视觉元素的审美所指,表现出一种原生态的美感。冷色的影调洋溢着生机,野草的欣欣向荣意味着活力,整个画面流露出耐人寻味的抒情意味。这样繁杂的画面,这样宏观的场景,是引人遐想、令人留恋的。由于看似比较繁杂的套色过程,反倒构成了画面的介质、色界、肌理的卓异因素。就吕剑利而言,版画中存在的壮阔之美,源于他对艺术语言的认知,他始终用一种地域性意味浓郁的语言来创作。


8

天山深处的牧羊人

9
情系帕米尔


吕剑利的艺术态度,是典型的青春期式创作的痴情与执著。在那个糟糕的洪荒时代,当国家和法治都陷入了混乱时,父亲仍然希望他在陕西老家举办画展的梦想使吕剑利重新振作。在这个意义上,他把版画艺术语言推进到前沿时,绝无一丝一毫的自我怜悯和伤感的溢漏,始终追求朴素、清新、直接面对自然的现代性表现范式。在吕剑利的《冷秋》中,芦苇的暖色与积雪的冷灰白形成对比,生成纵深的空间感,让人想起帕斯卡尔的著名格言:人是有思想的芦苇。纵横交错的芦苇造型及不同斜线的构图,营造出原野的美感与神秘气氛,再现了雪地的奇异与壮观景象,表现出气势逼人的自然魅力。更令人感动的是,吕剑利遵循父亲劝说画家应永远不回避热爱故乡的忠告,禁止色情、暴力、对抗等情绪溜进他的版画艺术,把抒情的主题让位于描绘人格理想的学术主题。这种遵循,就其艰辛而繁杂的版画印制过程而言,反映出吕剑利在艺术气质上的冷峻、执著和本真。

10

冷秋

11

梦回塔什干

12
天山夏夜


对一种艺术语言的生态学主题的持久关注,是吕剑利最区别于他人的可感性优势。他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是深刻而丰富的,他既对这个时代的版画所缺少的品质敏感,又对当代艺术所匮乏的普世元素敏感。更主要的,他还对这个时代冷落版画艺术的社会现象非常敏感。但对艺术本质的敏感并没有被滥用,而从他自身的升华中转向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张力。他试释荣格式原始意象的神往,在创作方法上不求时髦,与他同代的许多版画家相比,反而显得有点保守。他主要凭观察、经验、想象、沉思、诗意理性进行创作,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版画品质上缺少现代感性、直觉的力量、非理性的魅力、生命体验的真实性。他选择一种貌似保守的美学理念,原因固然是性格上的、心理上的、趣味上的、学理上造成的差异性表达,但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他对版画语言所迫切需要的无意识状态的敏感。只有对艺术的良知、道德、洞察力、表现力怀有卓异抱负的人,才会像他这样痴迷于艰辛的木版画创作。


13

深秋的喀纳斯

14
寂静的阿尔金山


从吕剑利对节奏的控制能力,可以看出他实际上是一个极有激情的版画家,但他有效地节制了情感,始终专注于人格理想的营建与维护,从而使他的木版画洋溢着纯净的地域性抒情意味。然而,版画在其强大的传统面前越来越受到挑战,其系统和观念的更新也越来越艰难。从现象学角度而言,甚至他坚持手工印制版画本身,就已经成为保守主义艺术的代名词了,尤其各种极为先进技术高调介入版画创作之后,摄影、观念艺术等形式对版画构成了巨大的影响。在这种文化语境中,版画该怎样继续自身的探求,并且靠怎样的活力驱动?无疑,这正是吕剑利心灵史中最基本的姿态,希望自己能够表现出人格的完整涵义。他觉得人格是在个体心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顺应的独特性。


本质上,吕剑利的木版画具有一种很强烈的地域性西抒情域格调,这与他的学院背景无关。更重要的是,与他在人格理想上常年浸润有关,对各类语言的深度研读和实践,使他始终保持着独立的语言品格。西方文化在语言上的营养,再加上中国文化在生活上的自然给予,使吕剑利清醒地认识到,文化本身赋予他独立的审美判断和人格理想,这是他作为艺术家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相对确定的人格理想,不仅仅依赖于他对自然法则的专注省察,还依赖于他热衷的理想主义倾向。吕剑利的《行至北疆三月雪》是件地域性版画的标志性作品,寒冷的气氛笼罩着大地,但自然生命的强音已入苏醒状态,两匹白马美丽的容姿,预示着春天将要来临。他很主观地倾注了对祖国边疆的真挚情感,因而使每一个欣赏者都备受感动。有时他驾车到阳光明媚的原野,不备画稿和翻版,拿起刻刀直接在木版上写生的时候,他能从自然界中获得一种鲜活的认识图景:既有图像的直白识别,又有隐秘语言和精神空间的搭建,既有意象的想象构成,也有记忆真相的剥落。


据我考证,吕剑利木版画中始终有一种向善的视角、理念和雄心,不被即时的、简单化的、浅薄的、时尚的文艺思潮所魅惑。也就是说,他不被物质生活的虚像所迷乱,始终坚持异常清醒的灵敏状态。这种人格修为允许无意识状态的创作欲望得到满足,并将主体的全部生存像一部戏剧组织起来。这样组织起来的受创作欲望支配的探索者的生命体验,最终就会呈现为命运或注定的形式。吕剑利曾对我宣称,新疆本身就是一幅最伟大的套色版画。这种任性的自信,意味着在吕剑利的心性经验里,仍然有着十分强烈而又灵敏的使命感。在朝向未来的姿态中,他毫无疑问地体现了他的人格理想。


21

 千佛古迹---莫高窟

22

                 天山境度


画家简介

23


吕剑利,1957年生于新疆,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会员.新疆美术家协会理事;新疆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新疆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省、市、自治区及全国美展,多幅作品发表于美术、美术大观、当代绘画艺术、香港大公报等权威刊物及各种大型展览画册。1993年作品《金风送爽》入选台北·新疆版画大展并收藏;2004年作品《深秋的喀纳斯》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2004年7月随中国美协藏书票代表团赴奥地利参加30届国际藏书票大会及藏书票双年展,出访意大利、梵提冈、德国、卢森堡、法国、荷兰、比利时、等欧洲国家。2005年作品《冰雪健儿》入选第六届中国体育美展;作品《古牧地变迁》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2005年作品〈雪秋〉入选新疆第二届油画作品展;作品《秋恋》入选新疆当代水彩画精品展;作品《藏书票、小版画》入选第十一、十三、十四、十五届全国藏书票艺术展;2006年作品《帕米尔晴雪》、《峡谷晨风》入选当代新疆油画家提名展;2006年作品《净土·生命家园》、《动感地带》入选当代新疆版画作品展;《净土·生命家园》获展览优秀作品奖;作品《情系帕米尔》入选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作品组委会收藏;2007年作品《额尔齐斯河晚秋》入选香港回归十周年新疆-香港水彩画大展,发表于香港大公报;作品《边陲岁月》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军80周年美术作品展;作品《情系帕米尔》入选第二届风景、风情全国油画作品展,作品组委会收藏;2008年作品《慕士塔格岁月》入选新疆第三届油画作品展;作品《藏书票一枚》入选第32届国际藏书票双年展;作品《高原雪霁》入选北京-新疆水彩画作品展;2009年作品《天山深处的牧羊人》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2010年作品《春到帕米尔》入选广州首届国际藏书票既小版画双年展;2011年作品《帕米尔岁月》入选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年度展,作品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收藏;作品《晴雪怡春》入选多彩巴州新疆当代水彩画作品展;获展览三等奖;作品《深秋的喀纳斯》入选中国美协---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大型“天山南北”中国美术作品展;版画作品《天山深处的牧羊人》应邀参加首届天津滨海国际版画邀请展。作品《戈壁岁月》入选第七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作品组委会收藏;作品《峡谷晨风》入选油画新疆·当代油画艺术展;作品《净土·寂静的阿尔金山》入选中国文化部·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新疆好·新疆美术作品展;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永远的山脉·汗腾格里》入选走进伊犁最美还是我们新疆--油画、水彩作品展;国画作品《戈壁岁月》版画作品《春的边缘·塔克拉玛干》入选天山情·新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展,获展览银奖;作品参加2012第二回南北山水八十一家新加坡创作邀请展;版画作品参加2013年柏林中德文化年《中国美术世界行--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国画作品参加北京中国美术馆《全国十大美术馆藏精品展》;2013年4月21日在乌鲁木齐举办《吕剑利水彩画作品展》;作品参加2013新疆美协水彩·粉画作品展;国画作品参加2013年7月13日中国美术馆举行的《大美天山--新疆中国画全国行美术作品展》;作品参加2013年走进塔城·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油画作品展;作品参加2013新疆首届国际版画邀请展;国画作品参加北京军事博馆举办的《大美西双版纳·全国首届工笔画学术展》;版画作品参加:2014首届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版画作品参加2014中国灵石国际版画双年展;出版《吕剑利速写集》《新疆版画家---吕剑利》《意象---吕剑利中国画作品集》《格物尚墨--吕剑利中国画作品集》《深刻--吕剑利版画作品集> 。